? ? ? ?一、重疾險產品“輕癥”是什么?
保險代理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:保險公司的產品條款都是經過保監會審批的,差別不大。要是條款有問題,保監會那邊怎么可能通得過?
這句話看似很有道理,但實際上各家保險公司的產品條款,差異非常大。
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們分析了各家保險公司關于“惡性腫瘤多次賠付”的條款差異,(詳見:重疾險“惡性腫瘤多次賠付”,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。)今天我們來聊聊重疾險中的輕癥條款差異。
輕癥,雖然名字里有個“輕”字,但在重疾險中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,彌補了重疾保障責任的不足。很多時候,輕癥和重疾的差異并不是體現在病情嚴重程度上,而是體現在治療方式上,比如微創治療就按輕癥賠,開顱開胸開腹就按重疾賠。
舉個例子,“原位癌”的名字里有個“癌”字,但卻在輕癥里面賠。如果產品沒有包含輕癥責任,就無法獲得賠付。
再舉個例子,“冠狀動脈搭橋術或旁路移植術”屬于重疾,要做開胸手術才賠。如果患者只是做了心臟支架手術,并沒有達到“急性心肌梗塞”或“嚴重冠心病”的賠付標準,而產品沒有包含輕癥責任,也無法獲得賠付。(詳見:從平安福拒賠“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”,聊一聊重疾險中的不合理條款)
所以,千萬不要輕癥雖然名字里有個“輕”字,就輕視它,忽略它。
? ? ? ?二、不同重疾險產品“輕癥”有什么不同?
市場上各家保險公司的重疾險產品,對于輕癥的條款差異大致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:
1、病種范圍不一樣。
市場上很多重疾險產品的輕癥數量都在30種以上,有的是50種。也有的產品僅包含10種輕癥,比如某安人壽的大小福星。病種數量不同,覆蓋范圍也不同。比如某個病種在A產品中有,但在B產品中就沒有。
這里需要注意的是,即使病種數量相同,也有可能出現“某個病種在A產品中有,但在B產品中就沒有”的情況。部分保險公司為了降低成本,會采用“病種拆分”或者“用罕見病代替高發病”的方式。
比如某安人壽的某安福,在之前的版本中一直缺失“輕微腦中風”、“冠狀動脈介入術”、“不典型心?!钡雀甙l輕癥,直到最新的版本才把這幾個病種加進去。
2、賠付比例不一樣。
各家公司的產品對輕癥賠付比例各不相同,有的公司賠付20%,有的公司賠付30%,甚至有公司賠付45%。除此以外,有的公司為了提升產品性價比,將一部分輕癥提高賠付比例,稱為中癥。比如35種輕癥+20種中癥、40種輕癥+25種中癥。中癥通常按50%或者60%賠付。
這就出現了“同病不同價”的情況,比如同樣買50萬保額,得了同一個輕癥,有的公司按20%賠付(10萬);有的公司按30%賠付(15萬)或者按45%賠付(22.5萬);如果這個病種剛好是中癥,則可以獲得50%(25萬)甚至60%(30萬)的賠付。
同樣的保額(50萬),同一個病種,賠付金額最少相差5萬,最多相差20萬。這就叫同病不同價。
3、賠付條件不一樣。
病種名稱相同,賠付條件不同,這也是重疾險條款中的“慣例”。比如微創顱腦手術,有的公司既保疾病導致的,也保意外導致的;而有的公司只保疾病導致的,不保意外導致的。再比如輕癥中的“深度昏迷”,有的公司要求48小時,有的公司要求72小時。
類似這樣的條款差異,還能找到很多。限于篇幅,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。
4、豁免功能不一樣。
有的產品自帶保費豁免,被保險人發生輕癥,免交后續保費;而有的產品是以附加險的形式來做保費豁免,需要額外購買輕癥豁免保障,發生輕癥才能免交后續保費。
這只是產品設計方面的差異,無所謂哪個好哪個不好,這里只討論條款差異。如果看重保費豁免功能,加上就是了。
5、賠付方式不一樣。
發生輕癥,大部分產品都是“額外賠付”,輕癥賠付后,重疾保額不變。而有的產品則是“提前預支”,輕癥賠付后,重疾保額等額減少。比如保額100萬,輕癥賠付20萬后,重疾保額只剩下80萬。
6、賠付次數不一樣。
有的產品,輕癥(不同病種)最多可以賠3次賠5次;而有的產品只能賠1次,輕癥責任就終止了。
7、間隔期間不一樣。
有的產品,輕癥(不同病種)多次賠付,沒有間隔期;有的產品則規定了180天的間隔期,即兩種輕癥疾病確診時間相隔180天以上才能賠。
8、是否分組不一樣。
有的產品,輕癥(不同病種)可以多次賠付,而且不分組;有的產品雖然也是輕癥多次賠付,但是對輕癥進行分組,同一組別的病種只能賠付1次。也就是說,下次只有發生其它組別的疾病,才能獲得賠付。
看完以上八條,是不是覺得,保險公司的產品經理真的非常努力,在想盡辦法制造差異?
對消費者來說,當然是賠付比例高、賠付條件寬松、賠付后不降低重疾保額、沒有間隔期而且不分組的產品更好了。
三、那么如何去尋找這樣的產品呢?
最笨的方法,就是自力更生,一個產品一個產品分析過去,從中尋找最“好”的。市場上現有的重疾險產品那么多,而且每個月還有很多新產品出來,看得過來么?好不容易等你分析完,又有一波新產品出來了,接著看吧。
聰明的方法,就是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,找到專業的保險從業者,完成“需求分析、方案設計、產品對比、協助投保、保單整理、后續服務”的一系列流程,TA干活,你拍板,借用別人的智慧、時間、精力,完成自己要做的事。